初春三月,正時楓林、楊林枝枝生芽的時候,這時,是一個捕鳥的好時節(jié)。
鳥平時是撲不到的,只就這時公園里會有尚且剛會飛的麻雀。對于我們,捕鳥完全是個力氣活,一根長木棍,隨時地撿個落下的人造鳥窩——本來是工作人員為鳥兒省了個方便,誰知道為我們省了個方便。
捕鳥是最令我們開心的,八九歲的六七個孩童靜悄悄地躲在公園小洋樓的兩側(cè)。我作為“首長,”最大,最會玩。握著長棒,掃視著光禿禿樹杈間那一個個鳥窩和地面,聽著一聲聲鳥鳴,生怕漏了什么。
“啾……”一只灰黑斑點夾錯尖尾巴的小麻雀飛下,啄那游人撒下得玉米粒。
“沖、沖、沖……”兩股人馬一起沖出,大喊“殺啊……”。這受驚了的動物,忽忽踹入杜鵑從中。成了,我心中暗喜,這鳥兒一進了灌木,就是給自己加了層隔,是飛不出的,是我出場的時候。
我右腳一縮,身子一跪,頭一低,一彎,一撇,東南方向,方便趕。“你們仨,守那條過道,你去山崖那攔住,最后,一出來,你就抓。”長棍打得樹叢如玉石般瑢作響。“啾,啾……”大伙群擁而上,鳥被夾在一顆鐵樹和墻壁之間,我貪婪地伸出臟兮兮的小手抓住了那一個顫抖的、發(fā)不出聲的、毛茸茸的球體。
“year”,我們?nèi)绱蛄藞鰟賾?zhàn)的土著,把鳥放進了一個密不透風(fēng)的人工鳥巢中,加上這只就有十只了,夠了,走。
回家,一對情侶要也沒給,打開把玩,“哎呦!”好狠的一咬,我津了津手指,里面是一片憤怒的叫聲,無奈地問小伙伴:“你們還要嗎?”“算了吧,大哥,我們有沒地養(yǎng),又不給養(yǎng),放了吧。”我便一拋,十個灰黑白的鳥仔便滾下山坡,憤怒的大叫起來,我玩鳥的興致便淡了。
可真正讓我放棄捕鳥是不久后的一天。那天,公園一下飛來好幾只鳥,我們幾人一只一抓,一只羽毛光滑小巧可愛的鳥兒被我和小伙伴趕遠了。一蹦一蹦躥入一輛送貨的面包車下,把那當(dāng)成了花壇。來不及制止,面包車徐徐開動。來不及叫,鳥兒被攔腰壓出腸子,翅膀奇異的折向一旁,嘴張開,眼似乎盯著我們,我打了個寒戰(zhàn)當(dāng)即吐了。再也沒捕過鳥。
事實上,每個人年幼時候都曾冷酷或殘忍過,我們會隨手捏死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金魚,也會緊緊攥著一只小雞、小鴨,直至它不再動。而這并非意味著天性是殘暴的,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做法的后果。我亦如此。
可是后來我路過那時,再也沒有聽見鳥鳴啾啾,但想起了捕鳥時,一個白發(fā)老人給我一個白眼斜視。
作者:邵陽市二中初二(一)班 王柏荃
指導(dǎo)老師:黃世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