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在河北省曲周縣西南端的小鄉(xiāng)村——大河道鄉(xiāng)西河道村,一對年輕人舉辦了一場“零彩禮”的婚禮。兩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賈志新、李曉利對農村高價彩禮做法極為反感,兩人經過商量后,決定向這種不良現象挑戰(zhàn),李曉利說服家人和親朋好友,毅然提出不向男方要一分錢,辦一場零彩禮的婚禮。(10月10日《廣州日報》)
層出不窮的“天價彩禮”新聞已經讓人覺得疲倦,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男方因彩禮高而“娶不起”,在此背景下,“零彩禮”婚禮讓人眼前一亮,兩位新人“婚姻靠感情而非金錢維系”的宣言更是鏗鏘有力。雖然輿論對于“天價彩禮”的聲討與批判從未斷絕,但現實中敢于對彩禮說不的年輕人、尤其是農村年輕人仍然鳳毛麟角,何以這對在農村舉辦婚禮的年輕人就能鼓起這份勇氣呢?
首先,我們必須看到,彩禮雖是傳統(tǒng)民俗慣性使然,其背后也有深厚的現實土壤。當前在很多農村地區(qū),兩性之間的權利是不平等的,女性話語權受限并往往處于被父權支配的境地。嫁出去的女兒往往被視為“外人”,“嫁出去就成了別人家的”,因此必須收回一些“本錢”,在此思維支配下,不少嫁女家庭視彩禮為理所當然,而且往往獅子大開口。
不過,新聞中的兩位主人公,并非傳統(tǒng)意義上聽父母之命、完全遵循鄉(xiāng)俗的農村青年。他們從農村走出去,拓展了視野,也更加明確婚姻的真諦,敢于擺脫“彩禮的枷鎖”,將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。因此“零彩禮”并非標志著農村已經移風易俗,而只能視為部分返鄉(xiāng)青年對農村傳統(tǒng)造成的沖擊;這也反過來說明,要改變農村收彩禮現象,需要更多權利意識覺醒的年輕人。
同時,隨著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,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將更加趨于均衡。一方面,女性即便出嫁也仍然可以為自己的父母養(yǎng)老,并非成了外人;另一方面,女性對于自身的幸福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,不會輕易因男方拿不出彩禮而屈從長輩意志、放棄美好的愛情。我們反對彩禮,很大程度上是反對彩禮對婚姻的干擾與控制。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,能把握自己的命運,讓自己成為自己婚姻的主人,而不要因為彩禮等物質條件或外界因素,影響了自己的終身幸福。
文/段思平